30 May 2017

表姑媽週記之漫長5月終於過去

5月實在太漫長了。
月初去過Karaoke及西貢鹽田梓,
難以想像是在同一個月內發生。


黃雨紅雨黑雨黃雨的一天,
總想買對新的Melissa。




滂沱大雨,
落樓下「Fruit Stop」吃了個咖哩素菜麵。
想不到個咖哩幾香。





日式咖哩是表姑媽咖哩中的最愛,
同樣是素菜咖哩,
豆腐秋葵炸忌廉,
不過「Coco壱番屋」的咖哩汁以牛肉汁熬製,
茹素者不宜。





「一風堂」裝修後重開,
完全改頭換面。


跟「熊ラーメン」一樣推出了「Carbonaramen」。






餐牌與實物相差一大截。

個人認為味道最特別就是拉麵上的火箭菜(Arugula)。






Bari Card 會員可享用有個「無料」飯,
日文是Genovese Rice。
英文是Pesto Rice。





結論是鋪滿生洋蔥的飯。







與新加坡回港幾天的中學同學聚會,
由於本人實在真心討厭以前間中學,
所以連群組名稱有學校個名都覺得不自在,
要求修改。

新加坡回港的同學說很少吃沒螄蚶的Laksa,
而表姑媽對於螄蚶就不懂欣賞了。

餐廳用的辣椒醬是余均益。





在堅道忙完一個下午,
來到 「Spice Box」 喝一杯
黃薑 Latte,
沒有咖啡的,
而用Almond Drink。







在飯堂「Al Forno」吃的蒜香蝦意粉。






某晚與閨密放工在圓方聚聚。

由「Wildfire」變了「Cafe Deco Pizzeria」,
都是第一次光顧。





以前French May都會揀一兩套法國電影睇下,
又或者被邀請參與法國食品或酒商搞的活動,
今年不是見到以下這個餐牌,
都完全忘了French May。

事實上
Pizza與法國有甚麼關係?






圖片與實物確是有點距離,
外表看不出黑蚊蚊一粒粒的是escargot,
幸好整體味道還算不錯。





上環的無極限(還是無限極),
早前有間「Cedele」,
不過一直沒有光顧過。

後來見到「The Best Lemon Tart in Town」提到「Cedele」,
既然來到圓方,
即管試試。

結果強差人意。







很久沒吃「ROLL」的Matcha Chiffon Cake,
過去十年間在不同場合
跟不同人物吃過同一款Matcha Chiffon Cake,
表姑媽都算十分捧場。

不能公開說哪一次吃得最開心,
否則有人會呷醋的。




Chiffon Cake 被四分厚(即半寸或1.27cm)的忌廉包圍住,
好像比起從前忌廉厚了。








5月尾除了吃Matcha Chiffon Cake XOXO之外,
最甜蜜就是有人搣橙吃。





看似很大隻的摩洛哥橙,
實際好細隻。







本週R的近視老花漸進隱形眼鏡,
其實連漸進的眼鏡都未戴過。








朋友送了一個髮夾給表姑媽。

第一天夾住上班就給公司大頭蝦看見了。

她認為我留長髮之後買了很多頭飾,
其實全部都是有人送的,
有時自己先買,
之後再Claim。









海鹽香味的洗衣液好吸引,
不過還是不太捨得買。






有人卻送了清潔效果驚人的
小梳(蘇)打給表姑媽。






端午節沒有吃粽,
不過買了兩隻蘆兜粽送禮,
粗過表姑媽對手。







又不是交換禮物,
好快收到回禮。

回禮人不建議表姑媽把果仁放在公司,
因為公司有老鼠出沒,
放食物在公司很容易剩番個吉樽。

其實放在屋企也不一定安全的。






漫長的5月終於過去,
6月一開始就有個大型飯局,
很久沒有搞飯局,
連酒水安排都忘記了,
幸好有人提醒。




.


27 May 2017

台北探親記2017 - 完結篇

在新北市的新店區住了兩晚,
酒店與旅遊點碧潭零距離。

早上未夠七點在外面跑跑,
其實只是走走路,
表姑媽根本跑唔郁。


見到有個女人抱住BB的銅像對住條河。




小學時唱過這首歌,
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想起母親有部衣車,
直至今時今日,
表姑媽的舊衣服有甚麼修補,
會找母親商量。




原來這個銅像是來提醒懷有輕生意念的人,
做傻事前要想一想母親的愛。




碧潭的吊橋。
有人行到腳都軟。





晚上的吊橋。




雖則是一個旅遊區,
但個人看不出有甚麼特色。





可以租下水上單車玩。








沿岸有好幾間餐廳,
不願置評。






表姑媽在酒店吃的早餐,
連焗個餐包都可以焗到燶。



表姑媽在第二晚半夜環抱廁所嘔到九彩,
醒來見到甚麼也看不順眼。




探親之行吃了很多水果。



蜜瓜(在台灣叫香瓜)。

在香港,
香咗=瓜咗。




一位阿姨切的芭樂(番石榴),
籽是分開的。

視乎個人喜好,
或受唔受得芭樂籽。




已記不起以下是不是表姑媽本人切的芭樂。



個人第一次吃鮮蜜棗,
爽甜幾好味,
台灣人稱棗子。




甜桃,
吃起來像水蜜桃。




表姑媽水果中最喜愛的楊桃。






被邀請到朋友家吃一頓十分豐富的住家飯。

甫坐下就有炸地瓜給表姑媽送啤酒。



還有重黑椒的蘑菇,
一啖蘑菇一啖酒。




在表姑媽面前起碼有30多年沒有見過的
番茄雞蛋。

有人認為番茄跟紅衫魚是絕配,
小時候的表姑媽又怎會吃有骨的魚?

當年家母在嘉咸街買番茄,
但不會用來配紅衫魚,
而是配上雞蛋,快靚正。

是晚番茄雞蛋在眼前重現之外,
表姑媽只夾雞蛋,
妹妹只夾番茄的情景亦同時再現。

偏食是自小養成的。







很少吃茄子時還清楚可見紫色。





同場加映:

2011年在跑馬地一家居酒屋吃過的
水茄子,
是吃過最好味的茄子。







顏色有點淺的三杯雞。

其實我想帶走吃剩的。




同場加映:

兩年前把以下一盒三杯雞帶回香港。




壓軸的是豬肚燉雞湯。





沒有胡椒的,
但有濃濃的酒味及藥材味。






還有馬祖酒,
喝剩了帶了回港。




上次見貓咪Gucci時,
她剛懷孕。

今次再見面,
表姑媽沒有問候其細路多大?
叫甚麼名字?
讀幾年班? 
妳老公去了哪裡?做邊行?
幾時再生多幾件?

表姑媽份人最冷漠,
對人對貓都是一樣,
不關注人家的家庭狀況。







第一次來到101,
表姑媽初初以為好似ROPPONGI HILLS的
SHOPPING COMPLEX,
結果是另一回事。




對於香港的「鼎泰豐」,
在敝BLOG也多次提及興趣不大。

當日來到101店,
看不見有人排隊,
所以入店內朝聖一下。

給表姑媽的感覺是全台灣的美男美女都在鼎泰豐打工,
而且臉上笑容好像真的一樣。

比表姑媽也練不出來。

廚房一部分是公開的,
歡迎跟疑似演員的師傅拍照。




離開餐廳已經要排長龍了。




之後來到東門站的「鼎泰豐」,
21年前來過一次,
今次主要是來看看此店新裝修的樓梯扶手把。





畢竟相隔了21年,
表姑媽個樣跟一個麵包沒有分別。




轉個彎街口有間名字很親切的店,
叫做「高記」,
想起羅便臣道的一間男校。




再逛逛附近幾條街,
有很多手信(伴手禮)的店,
自己都沒興趣吃,
又怎會買來做手信。




唯一覺得這店頗有意思。
要不是腸胃不適,
表姑媽都會入去818。
其實在店門外跟餐廳的活動搞手談了一會兒,
他也給表姑媽看了不少在餐廳內及餐廳以外的活動照片。

現在寫BLOG的時候,
發現原來餐廳名字也沒有記下,
其實表姑媽個心根本沒有裝載過。






「串門子」是跟隔籬鄰舍閒聊之意,

今時今日會與隔籬鄰舍點頭say hi,
不過閒聊就不會了。







最後出場的是
家人買給表姑媽吃的花生豆花,
暫不多說,
相信有機會在表姑媽2017年十大乜乜物物再度出現。






2017年3月台北探親記完